咖啡到底有多少种模式?
咖啡到底有多少种模式?今天带你一次看完。
前言
因为我本人是马来西亚人,又喜欢喝咖啡,突然间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传统咖啡和欧美国家的传统咖啡是不同的东西。下面就来介绍的一些模式。这里只讲模式而不是豆子种类。
南洋咖啡
南洋咖啡也就是新马一带的传统式咖啡。多数是把没有烘培过的咖啡豆倒入煮菜锅内炒,根据不同店家的口味,会加入自定义份量的牛油或者盐加入锅内一起炒。多数都是炒到深烘培的程度。
炒好后在用机器磨成粉,这里不确定机器是不是欧美式的磨豆机还是用普通的blender,因为两种方法都看过。
包装好后,就会自己冲泡或者卖给别的咖啡店,我们这里叫Kopitiam。冲泡方式和欧美式的差不多一样多种方式。都会使用咖啡袋做过滤网。
- 单单加水 = 咖啡乌 Kopi O
- 加水 + 炼奶 = Kopi
- 加水 + 淡奶 = Kopi C 也有厂商把磨好的咖啡粉包装成小包装,也就是一包里面有20小包装。可以在家自己泡。因为一小包泡一杯,所以不能自己调整粉要多少,所以很难找到自己适合的味道。
意式咖啡
意式咖啡,也就是浓缩咖啡,espresso。会用一些器具把生的咖啡豆进行比较均匀的烘培。
烘培好的豆子通常分为浅,中,深三种层次。
- 浅烘培 = 会比较偏酸
- 中烘培 = 比较适中
- 深烘培 = 比较偏苦
不同的冲煮方式适合不同粗细度的咖啡粉。比如手冲咖啡适合稍微粗的粉,意式咖啡机适合比较细的粉。这里就暂时不介绍咖啡冲煮方式。
下面介绍几款欧美式的咖啡:
- Cappucino / 卡布奇诺 = Espresso + 打发过的牛奶(奶泡要多一点)
- Espresso / 浓缩咖啡/意式咖啡 也就是咖啡的精华(一般25-30ml)
- Americano / 美式咖啡 = Espresso + 水
- Latte / 拿铁 = Espresso + 打发过的牛奶
- Flat White / /中文不懂叫什么/ = Espresso + 没打发过的牛奶
- Mocha / 摩卡 = Latte + 巧克力
- Irish coffee = Americano + whisky + Whipped Cream 之后随着时间,慢慢就出现了sweet potato latte, coconut latte等等的特色咖啡,不过主要都离不开Espresso。
胶囊咖啡
胶囊咖啡市面上大的厂商有两个,一个是N,另一个也是N。一个胶囊大,一个胶囊小。不同的厂商退出的模型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可以自动调整水量。 胶囊咖啡就比较不环保,机器本身最便宜就要RM200了,虽然一般上在购买的时候都有送免费的胶囊。可是喝完之后还是要购买相应厂商的胶囊。要注意的是,如果买了一个厂商的机器,就不能用别的厂商的胶囊,除非尺寸大小一样。
如果你是咖啡爱好者,每天都要喝,那么成本就高了。不过,胶囊咖啡的好处是可以省时间,因为你不需要去测量那些重量,水温和压力,而且可以很轻松的让做出来的每一杯咖啡都一样。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胶囊咖啡比如latte,他的牛奶也是胶囊,所以一盒子里面16粒胶囊只可以冲泡8杯latte。
在shopee也看过有人卖空心胶囊,也就是那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可是这么一来,就变成要自己磨粉,也就失去了节省时间的目的了。
即溶包装咖啡
即溶咖啡也称为instant coffee。原理大概是先把咖啡煮好然后脱水,最后形成即溶咖啡粉。这种咖啡粉因为在加工的时候已经去掉渣了,所以自己在家烹煮的时候只需要直接加入热水就可以了,即溶咖啡也因此得名。比如Nescafe Gold,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喝斋咖啡,所以都会加入奶精coffee mate。老实说,这种咖啡虽然看上去不像意式咖啡那么讲究,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三合一咖啡
三合一咖啡就简单了,一小包直接加入热水就搞定了。所谓三合一,指的是即溶咖啡粉 + 奶精 + 糖。随着时间的推动,人们开始注重健康,厂商也开始推出二合一咖啡。就是即溶咖啡粉 + 奶精。有些牌子也开始推出少糖的选择。
至于四合一指的是,三合一咖啡 + 奶茶,也就是我们称为的鸳鸯。而因为大马人多数都有喝过美禄milo,有段时期还推出了neslo。也就是nescafe + milo。而随着意式咖啡的崛起,厂商也开始退出三合一版本的latte, cappucino等。
总结
很多人有错误的观念,就像喝酒那样,喝烈酒的鄙视喝红酒的。喝红酒的又鄙视喝啤酒的。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喝咖啡和喝酒一样,喝的是心情放松自在。只要是好喝的咖啡就是好咖啡。没有最好的咖啡,只有最适合你口味的咖啡。你觉得呢?
- 若欲转载 请注明出处